行政區(qū)劃是行政區(qū)域劃分的簡稱,是國家為了進行分級管理而實行的區(qū)域劃分?!吨腥A人民共和國憲法》明文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qū)劃分為省級行政區(qū)、縣級行政區(qū)、鄉(xiāng)級行政區(qū)三個級別;***行政區(qū)劃分為省、縣、鄉(xiāng)三級,那么往年江蘇行政區(qū)域劃分是如何的呢?江蘇行政區(qū)域信息是如何劃分的,本文為你介紹江蘇行政區(qū)劃剛剛消息,信息數(shù)據(jù)時間預測(數(shù)據(jù)為往年僅供參考)點截止往年5月18日,來源百度百科。
一、江蘇簡介
江蘇,簡稱“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qū)。省會南京,位于***大陸東部沿海,江蘇界于北緯30°45'-35°20',東經(jīng)116°18'-121°57'之間,北接山東,東瀕黃海,東南與浙江和上海毗鄰,西接安徽,江蘇省總面積10.72萬平方千米。
江蘇跨江濱海,湖泊眾多,地勢平坦,地貌由平原、水域、低山丘陵構(gòu)成;地跨長江、淮河兩大水系。江蘇省屬東亞季風氣候區(qū),處在亞熱帶和暖溫帶的氣候過渡地帶,氣候同時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
江蘇地處長江經(jīng)濟帶,下轄13個設區(qū)市,全部進入百強,是比較好所有地級市都躋身百強的省份 。江蘇人均GDP、綜合競爭力、地區(qū)發(fā)展與民生指數(shù)(DLI)均居***各省比較好 ,成為***綜合發(fā)展水平***的省份 ,已步入“中上等”發(fā)達國家水平 。
江蘇省域經(jīng)濟綜合競爭力居全國比較好 ,是***經(jīng)濟最活躍的省份之一,與上海、浙江、安徽共同構(gòu)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成為國際6大***城市群之一。
截至往年底,江蘇省下轄13個省轄市,22個縣級市,19個縣,55個市轄區(qū)。
截至往年末,江蘇省常住人口8050.7萬人。實現(xiàn)地區(qū)生產(chǎn)總值92595.4億元,比上年增長6.7%。其中,比較好產(chǎn)業(yè)增加值4141.7億元,增長1.8%;第二產(chǎn)業(yè)增加值41248.5億元,增長5.8%;第三產(chǎn)業(yè)增加值47205.2億元,增長7.9%。人均地區(qū)生產(chǎn)總值115168元,比上年增長6.3%。
二、江蘇行政區(qū)域規(guī)劃剛剛消息
南京市 | 3201 | 蘇A | 025 | 玄武區(qū)、秦淮區(qū)、鼓樓區(qū)、建鄴區(qū)、棲霞區(qū)、雨花臺區(qū)、江寧區(qū)、浦口區(qū)、六合區(qū)、溧水區(qū)、高淳區(qū) |
無錫市 | 3202 | 蘇B | 0510 | 濱湖區(qū)、梁溪區(qū)、新吳區(qū)、錫山區(qū)、惠山區(qū)、江陰市、宜興市 |
徐州市 | 3203 | 蘇C | 0516 | 云龍區(qū)、鼓樓區(qū)、賈汪區(qū)、泉山區(qū)、銅山區(qū)、豐縣、沛縣、睢寧縣、邳州市、新沂市 |
常州市 | 3204 | 蘇D | 0519 | 天寧區(qū)、鐘樓區(qū)、新北區(qū)、武進區(qū)、金壇區(qū)、溧陽市 |
蘇州市 | 3205 | 蘇E/蘇U | 0512 | 姑蘇區(qū)、虎丘區(qū)、吳中區(qū)、相城區(qū)、吳江區(qū)、昆山市、常熟市、張家港市、太倉市 |
南通市 | 3206 | 蘇F | 0513 | 崇川區(qū)、港閘區(qū)、通州區(qū)、如東縣、如皋市、海門市、啟東市、海安市 |
連云港市 | 3207 | 蘇G | 0518 | 連云區(qū)、海州區(qū)、贛榆區(qū)、東海縣、灌云縣、灌南縣 |
淮安市 | 3208 | 蘇H | 0517 | 清江浦區(qū)、淮安區(qū)、淮陰區(qū)、洪澤區(qū)、漣水縣、盱眙縣、金湖縣 |
鹽城市 | 3209 | 蘇J | 0515 | 亭湖區(qū)、鹽都區(qū)、大豐區(qū)、響水縣、濱海縣、阜寧縣、射陽縣、建湖縣、東臺市 |
揚州市 | 3210 | 蘇K | 0514 | 廣陵區(qū)、邗江區(qū)、江都區(qū)、寶應縣、儀征市、高郵市 |
鎮(zhèn)江市 | 3211 | 蘇L | 0511 | 京口區(qū)、潤州區(qū)、丹徒區(qū)、丹陽市、揚中市、句容市 |
泰州市 | 3212 | 蘇M | 0523 | 海陵區(qū)、高港區(qū)、姜堰區(qū)、興化市、靖江市、泰興市 |
宿遷市 | 3213 | 蘇N | 0527 | 宿城區(qū)、宿豫區(qū)、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 |
三、江蘇歷史沿革
夏、商、周三代,江蘇北部屬東夷、淮夷,江蘇南部屬勾吳。 夏朝隸屬九州中的徐州和揚州。商朝后期至西周,出現(xiàn)了徐、吳兩個諸侯國。
春秋期間(前770年~476年),分屬齊、魯、宋、吳、楚等國。
秦代實行郡縣制,境內(nèi)長江以南屬會稽郡,以北分屬東??ず豌羲?。
西漢初年,郡國并行,江蘇省先后分屬楚、荊、吳、廣陵、泗水等國,會稽、丹陽、東海、臨淮、瑯邪、沛等郡。東漢永和五年(140年),省境長江以南屬揚州,以北屬徐州。
三國鼎立期間,分屬孫吳、曹魏二國。
蘇州盤門 西晉建國初,江南復屬揚州,江北復屬徐州。東晉及南北朝時期,江蘇省大體上以淮河一線為界,以南屬南朝,以北屬北朝。從晉懷帝永嘉年間到南朝宋元嘉年間(307年~453年),南遷移民,其中接受移民最多的是江蘇省,在今南京、鎮(zhèn)江、常州一帶最為集中,蘇北地區(qū)則以揚州、淮陰等地為主。 [10] 孫吳、東晉和南朝的宋、齊、梁、陳均定都于南京。
隋統(tǒng)一***后,境內(nèi)分置蘇州、常州、蔣州(今南京)、潤州(今鎮(zhèn)江)、揚州、方州(今六合區(qū))、楚州(今淮安區(qū))、邳州、泗州、海州和徐州。
唐分***為十道,江蘇分屬河南道、淮南道及江南東道。
五代時期(907年~960年),淮北的徐州先后屬梁、唐、晉、漢、周,江南的蘇州屬吳越錢氏,其他各州先后屬楊吳和南唐。
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分屬江南東路、兩浙路、淮南東路、京東東路和京東西路。宋室南渡,宋金對峙,金人據(jù)有淮北,南宋據(jù)有江南和淮南。
元代實行行省制,江蘇南北分屬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
靖康之亂后,靖康元年至紹興十一年(1126年~1141年),北方人民南遷以本階段人數(shù)最多,短短十余年,“江、浙、湖、湘、閩、廣,西北流寓之人遍滿”。紹興十一年(1141年),紹興和議達成,和約規(guī)定南宋不得接收金朝“逃亡之人”,南遷的浪潮始告消退。
江蘇城市風貌(28張) 明初定都應天府(今南京),今江蘇范圍內(nèi)先后稱為南京、京師,明成祖遷都北京后,復稱南京,大致轄有今江蘇、安徽兩省和上海市,因相對于北直隸稱南直隸,南京是明朝陪都。南京應天府治江寧、上元(今南京主城)。轄:江寧(縣治在今南京主城東南部)、上元(縣治在今南京主城西北部)、句容(縣治在今江蘇省句容市)、溧水(縣治在今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qū))、高淳(縣治在今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qū))、江浦(縣治在今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qū))、六合(縣治在今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qū)),溧陽(縣治在今江蘇省溧陽市)共8縣。
明洪武十三年(1386年),罷中書省,蘇州府歸屬南直隸(南京)六部管轄。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明遷都北京,蘇州府歸屬直隸南京六部(簡稱南直隸)管轄,吳、長洲兩縣隸蘇州府。
清初滅南明,廢南京,以南京原轄區(qū)域改設江南省。 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為江蘇(含今上海)、安徽二省,江蘇?。ㄑ矒嵫瞄T駐蘇州)轄江寧府(今南京)、蘇州府、徐州府、常州府、鎮(zhèn)江府、松江府(今上海)、揚州府、淮安府,兩江總督署駐江寧,江蘇巡撫衙門駐蘇州。這是江蘇建省之始,“江蘇”之名取江寧、蘇州兩府首字而得名,簡稱“蘇”。 [11]
到清末時,江蘇省轄有8府3直隸州1直隸廳。期間,太平天國曾在咸豐三年至同治三年(1853年~1864年)間建都南京,稱天京,并曾在境內(nèi)短暫地設置過天京省、天浦省和蘇福省。光緒三十年(1904年)以江寧府、淮安府、揚州府、徐州府4府和通州、海州2直隸州范圍置江淮省后旋即撤裁。
民國元年(1912年),中華民國臨***府在南京成立。
南京國民***總統(tǒng)府 民國十六年(1927年),國民***定都南京,析置江蘇省江寧縣設立南京特別市,析置江蘇省上海縣、寶山縣設立上海特別市,分出江蘇省,直隸于國民***行政院,稱院轄市。
民國十七年(1928年)至1949年,鎮(zhèn)江成為江蘇省省會。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設立行政督察區(qū)。江蘇省的體制一直延續(xù)到民國以后。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南京解放。1949年6月,江蘇全境解放,設蘇北、蘇南行署區(qū)及南京直轄市三個省級行政區(qū)。
1952年,為了更好治理洪澤湖,安徽的盱眙縣和泗洪縣劃歸江蘇,作為交換,蕭縣和碭山縣劃歸安徽。
江蘇行政區(qū)劃圖 1953年1月,蘇北、蘇南行署區(qū)及南京直轄市合并,南京市降為省轄市,并將省會設在南京市。江蘇省轄6個省轄市(南京、無錫、徐州、常州、蘇州、南通),8個專區(qū)(徐州、淮陰、鹽城、揚州、鎮(zhèn)江、蘇州、松江、南通),69個縣,6個縣級市。
1958年3月至1959年1月,原江蘇省松江專區(qū)9縣(上海、嘉定、寶山、松江、金山、川沙、南匯、奉賢、青浦9縣)和南通專區(qū)的崇明縣先后劃歸上海市管轄,松江專區(qū)撤銷。上海面積自此擴大了10倍。
1983年,江蘇實行市管縣體制,設立南京、無錫、徐州、常州、蘇州、南通、連云港、淮陰、鹽城、揚州、鎮(zhèn)江11個地級市。
1996年,揚州、泰州分設,撤縣級泰州市,設地級泰州市;淮陰(今淮安)、宿遷分設,撤縣級宿遷市,設地級宿遷市。
2001年,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
文章標題:江蘇行政區(qū)域劃分剛剛調(diào)整,江蘇行政區(qū)域調(diào)整方案
本文地址:http://balticsea-crewing.com/55px/view.php?aid=7213
本文由合作方發(fā)布,不代表中職學校招生網(wǎng)_55px.com.cn立場,轉(zhuǎn)載聯(lián)系作者并注明出處:中職學校招生網(wǎng)_55px.com.c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聯(lián)系郵箱:dashenkeji8@163.com,我們將在第 一 時 間進行核實處理。軟文/友鏈/推廣/廣告合作也可以聯(lián)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