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唐州李玭尚書》的詳細介紹

《寄唐州李玭尚書》的詳細介紹

《寄唐州李玭尚書》的詳細介紹

  作品介紹

  《寄唐州李玭尚書》的作者是杜牧,被選入《全唐詩》的第524卷。

  原文

  寄唐州李玭尚書

  作者:唐·杜牧

  累代功勛照世光,奚胡聞道死心降。

  書功筆禿三千管,領節(jié)門排十六雙,

  先揖耿弇聲寂寂,今看黃霸事?lián)湏湣?/p>

  時人欲識胸襟否,彭蠡秋連萬里江。

  注釋

  ①唐州:屬山南東道,州治在今河南泌陽。李玭:唐代著名將領李想子,歷任黔中、泰寧、平盧、嶺南諸鎮(zhèn)節(jié)度使,改刑部尚書、鳳翔節(jié)度使。徙唐川刺史。

 ?、诶鄞?累世。李玭祖李晟,晟子李愿、李愬、李聽均為唐代名將,屢立功勛。

  ③奚胡:奚為東胡族。原居遼水上游,柳城西北。漢時稱烏桓。

 ?、芄?jié):符節(jié)。十六雙:指門戟。唐官府及高級官吏家門前立柴戟。

 ?、莨m:東漢人,從漢光武帝征戰(zhàn),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以功官至建威大將軍。見《后漢書》本傳。

 ?、撄S霸:西漢人,字次公,為穎川太守,治稱天下第一。見《漢書》本傳。摐摐:紛錯,眾多。

 ?、吲眢?湖名,即鄱陽湖,在今江西。

  作者介紹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過華清宮》等。杜牧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后世傳誦。他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注釋《孫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度圃姟肥斩拍猎姲司怼M硖圃姸嗳崦?,牧之以峻峭矯之。其七絕尤有逸韻遠神,晚唐諸家讓渠獨步。 牧之有抱負,好言兵,以濟世之才自詡。工行、草書。《宣和書譜》云:“牧作行、草,氣格雄健,與其文章相表里?!倍洳度菖_集》稱:“余所見顏、柳以后,若溫飛卿與(杜)牧之亦名家也”,謂其書“大有六朝風韻”。傳世墨跡有《張好好詩》。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舊唐書》卷百四十七、《新唐書》卷百六十六皆有傳。《張好好詩》,行草墨跡,系太和八年(834)32歲時所書。帖為麻箋,縱28.2厘米,橫162厘米,46行,總322 字。從整幅詩卷中可以看出,其書法深得六朝人風韻。真跡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此篇書法作品氣勢連綿,墨筆酣暢,因是詩稿,所以更得樸實無華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題簽、題跋印章。曾經(jīng)宋直和分府、賈似道、明項子京張孝思、清梁清標、乾隆、嘉慶、宣統(tǒng)內(nèi)府及張伯駒收藏。曾著錄于《宣和書譜》、《容臺集》、《平生壯觀》、《大觀錄》等。杜牧由于以詩稱著,故其書名為詩名所掩蓋。此書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繁體對照

  卷524_31寄唐州李玭尚書杜牧

  累代功勛照世光,奚胡聞道死心降。

  書功筆禿三千管,領節(jié)門排十六雙,

  先揖耿弇聲寂寂,今看黃霸事?lián)湏湣?/p>

  時人欲識胸襟否,彭蠡秋連萬裏江。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 電話:
  • 微信:
  • 備注:
文章標題:《寄唐州李玭尚書》的詳細介紹
本文地址:http://balticsea-crewing.com/show-148287.html
本文由合作方發(fā)布,不代表中職學校招生網(wǎng)立場,轉(zhuǎn)載聯(lián)系作者并注明出處:中職學校招生網(wǎng)

熱門文檔

推薦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