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教育美學的審美標準及作用論文

淺論教育美學的審美標準及作用論文

  論文摘要:教育美學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教育學與美學相互滲透的產物和高度融合的結晶。教育美學對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及教育改革具有推動作用,它的最終目的是為人類社會培養(yǎng)美的一代新人,即全面發(fā)展的接班人。當今要想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世界強國,必須從根本上認識教育美學在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性。

論文關鍵詞:教育美學 審美標準 社會發(fā)展

  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社會活動,是人類社會的永恒范疇。在當今,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全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正在不懈地努力。要發(fā)展社會主義經濟,最根本的是要發(fā)展生產力,而人是生產力諸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提高全民素質,培養(yǎng)合格人才,發(fā)展生產力,應以教育為本。

  教育美學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教育學與美學相互滲透的產物和高度融合的結晶。教育美學的產生和發(fā)展不僅符合科學發(fā)展的時代潮流,還必須依賴于一定的社會條件。同時,教育美學對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及教育改革具有推動作用。馬克思指出:“社會的進步,就是人類對美的追求的結晶?!比祟悓τ诮逃缹W的追求,也必然有利于推動社會的前進。因此,教育美學在社會發(fā)展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一、教育美學的本質是符合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的世界觀

  歷來各種不同的美學思想都依藉一定的哲學體系,是根據它們對物質和意識的關系的看法為前提來考慮美學問題的。教育美學也一樣,是一個哲學性質的學科,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的世界觀,它為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指南。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認識的,美的本質自然也不例外。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點,是揭開美之謎的一把鑰匙。馬克思預言:“凡是把理論導致神秘主義方面去的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唯物主義為揭示美的本質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事實表明,馬克思的預言對于揭開美這個千古之謎,同樣是正確的。馬克思還指出:“勞動創(chuàng)造了美”。它為我們探索美的本質指明了方向。人類通過社會實踐,特別是生產勞動實踐不斷地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使自然日益符合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需要。同時,生產勞動也不斷地改造人類自身,使人的本質力量得到豐富和完善。

  由于人類生產勞動的這種特殊規(guī)定性就在人類活動的主體(人)與客體(自然)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使人與自然形成一種對象性關系。人類審美關系的形成,就是以這種對象性關系的形成為基礎的。當人類通過生產勞動創(chuàng)造出一個對象世界,使自身的本質力量在這個對象世界中得到確證,并通過生產勞動產品的感性形態(tài)顯示出來,從而使人們在這種感性形象的觀照中獲得精神上的愉悅,這時,人與自然的對象性關系也就具體化為一種審美關系,而自然也就成了審美的對象。因此,從審美主體經由社會實踐到審美的客體,是一種有內在聯系的雙向往復回流的反饋過程,推動這個過程發(fā)展的是人類的社會實踐。

  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感性顯現,人的本質力量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的能動因素,是促進人類進步、推動歷史前進的積極力量,它是人類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是在人類遵循客觀規(guī)律和主觀目的進行自由創(chuàng)造的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凡是人們在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中顯示出來的智慧、才能,在追求新的生活中所顯示出來的情感、意志、理想、信念,都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具體表現,同時也能夠使人體驗到自己的創(chuàng)造所帶來的愉快和歡欣。美的確是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的結果。但是這種結果都并不一定都是美的,有的甚至很丑。這就要我們通過教育美學來幫助人們認識美與丑、善與惡、真與假。只有人們認識到了真、善、美,社會才會不斷地發(fā)展和進步。

  總之,人類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是在人與人之間的特定的社會關系中進行的,人與自然之間的最基本的物質交換,是人在社會性的活動中實現的,沒有社會性的實踐,是不可思議的實踐,美也無從產生。因此,美不僅是客觀的,而且是社會的。

二、教育美學的審美評價標準的基本內容

  教育美學審美標準與教育美學的本質密切相關,正確的教育美與審美標準,都會在某些方面或一定程度上反映著教育美學的本質。根據我們對于教育美學的本質的認識,教育審美客觀標準的基本內容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考慮。

  1.教育美學審美對象應當蘊含“真”。

#p#分頁標題#e#

  在哲學范疇里,真指的是客觀事物運動、變化、發(fā)展中表現出來的規(guī)律以及人們對這種規(guī)律性的如實反映。在教育美學范疇里,真是指教育審美對象表現出來的規(guī)律性以及人們對它的如實反映。各種教育要求以及教育過程所激起的美感,正是來自人類符合規(guī)律性的創(chuàng)造智慧與才能,正是對人類遵循教育規(guī)律推動社會進步、促進個體發(fā)展的自我觀賞。教育美學體現了教育固有的本質和規(guī)律。離開了真,就是虛假,而虛假是與美無緣的。真是教育的重要審美屬性之一,是教育審美對象所具有的客觀屬性。教育審美判斷和評價要以教育審美對象是否充分體現了教育的本質規(guī)律為前提。以教育內容美為例,客觀真實地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是衡量教育內容是否具有審美價值的重要標準。各門學科的實驗,動植物標本的制作,教學圖標的設計等等,都應當充分體現事物的本來面目,做到真實無誤。離開真實這個基本的前提而片面追求審美價值,這不是我們所需要的教育美學。

  2.教育美學審美對象應當包含“善”。

  “善”,在哲學范疇里指人與客觀物質世界的實踐關系中,客觀事物對人的功利性。在教育美學范疇里,善是指教育者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的客觀事物所具有的社會功利性。教育美作為教育者的本質力量的感性顯現,實質上又是人類有目的性的教育實踐的被肯定。因此,是否符合人類的功利目的,是否有利于社會和個體發(fā)展,就成為判斷教育是否美的又一個客觀標準。凡是美的教育都必然對社會和個體的發(fā)展有促進作用,教育美學的所有形態(tài)都是以教育性為出發(fā)點和最終目標的.。任何人在創(chuàng)造教育美的時候,都必須將促進人類的發(fā)展這個目標放在首位。我們應當力爭使教育美學的審美價值與教育價值處于良好的協(xié)調狀態(tài)。

  3.教育審美對象的內容與形式要和諧統(tǒng)

  教育美學是以感性形式顯示的教育者的本質力量。教育美感是人們通過感性形式觀照教育者的本質力量獲得的精神愉悅。因此,教育審美對象的內容與形式所達到的和諧統(tǒng)一程度,也是教育美學審美評價的重要標準。并非教育者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的所有形式都是教育美學,只有教育者的本質力量在教育領域里感性地顯現出來,才是教育美,才具有審美價值。所謂教育美,就是由于其形式對教育者的智慧才能的顯現而激發(fā)人們的美感。當然,我們在教育美的欣賞和評價活動中,不能片面地強調形式因素。判斷形式是否美,其重要依據是它與內容統(tǒng)一的完善程度。脫離內容的形式就是再完美,也只是形式主義的東西。我們在創(chuàng)造教育美的時候,不能不顧教育對象、教育內容和教育目標,而一味追求表現形式的美。實際上,恰當的形式可以增強教育美的感染力量。正因為如此,它也成為教育審美評價的一個重要標準。

  總之,凡是真正的教育美學,都有這樣的特點:它符合教育的發(fā)展規(guī)律,也即蘊含著“真”;它有利于社會進步,尤其是有利于個體的發(fā)展,也即包含著“善”;它具有優(yōu)美動人的形式并且和諧統(tǒng)一地體現著其內容。這就是我們對于教育美學審美標準的最一般的規(guī)定。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 電話:
  • 微信:
  • 備注:
文章標題:淺論教育美學的審美標準及作用論文
本文地址:http://balticsea-crewing.com/show-35219.html
本文由合作方發(fā)布,不代表中職學校招生網立場,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中職學校招生網

熱門文檔

推薦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