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兒辯日》原文及翻譯

《兩小兒辯日》原文及翻譯

《兩小兒辯日》原文及翻譯

  《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御寇所編的《列子·湯問》,是一篇極具教育意義的寓言文言文。通過兩小兒爭辯太陽在早晨和中午距離人們遠近的問題,孔子不能判斷誰是誰非的事,體現了兩小兒善于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兩小兒辯日》原文及翻譯,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兩小兒辯日》原文及翻譯1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yú),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shú)為汝

  (rǔ)多知乎?”

  譯文

  有一天,孔子向東游歷,看到兩個小孩在為什么事情爭辯不已,便問是什么原因。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p>

  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些,而中午時離人近些。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卻像個盤子,這不是遠的時候看起來小而近的時候看起來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有清涼的感覺,到了中午卻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這不是近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的道理嗎?”

  孔子也不能判斷是怎么回事。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您的知識淵博呢?”

  作品鑒賞:

  鑒賞

  《兩小兒辯日》表現了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客觀事理而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實事求是的精神;同時闡述了“學無止境,我們要不斷學習”的道理。

  通過閱讀,我們發(fā)現兩個小孩有著善于觀察、大膽質疑、勇于探索的精神,而孔子則實事求是、謙虛謹慎——這說明了治學要實事求是,不能不懂裝懂的道理。

  對于兩個小孩為什么觀點不同,那是因為他們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一個從視覺出發(fā),用“如車蓋”和“如盤盂”的比喻,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太陽形狀的'大小;另一個從觸覺出發(fā),用“如探湯”的比喻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太陽在中午時的灼熱。[3]

  道理

  (1)生活中要善于觀察,才會有所發(fā)現。

  (2)說話要有理有據。

  (3)要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4)即使是孔子這樣的大學問家也有不知道的事情,每個人都需要虛心學習。

  (5)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就不同。

  (6)學海無涯,我們應該樹立終身的思考。

  (7)學習兩小兒執(zhí)著探究、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

  《兩小兒辯日》原文及翻譯2

  孔子

  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yú),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cāng)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shú)為汝(rǔ)多知(此處念“智”)乎?”

  賞析

  《兩小兒辯日》一文選自《列子·湯問》,相傳是戰(zhàn)國時鄭國人列御寇所著。文章通過兩小兒辯日使孔子不能判斷誰是誰非,說明宇宙之大,知識之廣,上下縱橫,雖智者也不能事事盡知??鬃記]有“強不知以為知”,而是本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從而體現孔子謙虛謹慎的科學態(tài)度。

  注釋

 ?。?)游:游學,游歷。

  (2)辯斗:辯論,爭論。

  (3)故:原因,緣故。

 ?。?)以:以為,認為。

 ?。?)去:離。

 ?。?)日中:中午。

  (7)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及:到了。

 ?。?)則:就。

 ?。?0)盤盂:過去吃飯的碗,盤子。盤:圓的盤子,盂:一種裝酒食的敞口器具。

 ?。?1)為:是。

 ?。?2)滄滄涼涼:清涼而略帶寒意。

  (13)探湯:把手伸到熱水里去。意思是天氣很熱。

  (14)決:裁決,判斷。

 ?。?5)孰:誰,哪個。

  (16)汝:你。

  譯文:

  孔子到東方游學,途中遇見兩個小孩兒在爭辯,便問他們爭辯的原因。有一個小孩兒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來時離人近,而到中午時離人遠?!绷硪粋€小孩兒則認為太陽剛升起時離人遠,而到中午時離人近。有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升起時大得像一個車蓋,到了中午時小得像一個盤盂,這不是遠小近大的道理嗎?”另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涼而略帶寒意,到了中午時就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熱,這不是近熱遠涼的道理嗎?”孔子聽了不能判定他們誰對誰錯,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識淵博呢?”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 電話:
  • 微信:
  • 備注:
文章標題:《兩小兒辯日》原文及翻譯
本文地址:http://balticsea-crewing.com/show-200345.html
本文由合作方發(fā)布,不代表中職學校招生網立場,轉載聯(lián)系作者并注明出處:中職學校招生網

熱門文檔

推薦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