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輪“雙一流”高校名單公布在即,首次提出淡化身份色彩?為何

第二輪“雙一流”高校名單公布在即,首次提出淡化身份色彩?為何

原標題:第二輪“雙一流”高校名單公布在即,首次提出淡化身份色彩?為何

第二輪“雙一流”高校名單遲遲沒有公布,難道有新的調整和變化?

2月8日,教育部發(fā)布的“2021年工作要點”,或可以看出端倪。在深入推進“雙一流”建設章節(jié)中,首次提到了要“逐步淡化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的身份色彩”,要探索分類特色發(fā)展模式,這樣的發(fā)展思路無疑是值得肯定的。

長期以來,每所高校都貼上了標簽,從20多年前大家所熟知的211大學到后來的985高校,再到最近幾年的“雙一流”高校,在很多人眼中,似乎只有這些高校才是好大學,才是考生的目標,但如此定位和導向其實大大影響著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數據統(tǒng)計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國高等學校共3005所,包括本科院校本科院校1258所、高職(??疲┰盒?482所、成人高等學校265所。而上述所說的211大學、985大學、雙一流大學,雖然名氣很響、培養(yǎng)的高層次人才很多,但畢竟數量和招收學生的人數有限,95%以上都是普通類高校。

如果教育部門、地方政府、社會各界的眼光僅僅盯著雙一流大學,對各地的教育乃至經濟發(fā)展都將帶來很大影響。何況,目前共計42所一流大學和97所一流學科高校中,分布本來就不均衡,部分省份根本就沒有一流學科的高校,更談不上一流大學。

在此背景下,強調“以分類管理推進高??茖W定位和特色發(fā)展”是必然要求,為此,教育部在新一年的工作要求點提出,要按照基礎研究、工程技術、人文社科人才等不同培養(yǎng)目標,完善多元評價和常態(tài)化監(jiān)測,淡化雙一流高校的身份色彩。

對此,國家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專家馬陸亭認為,每一所高校各自使命并不相同,也就是定位和特色多有差異,要增加政策的彈性,給不同高校群落以相應政策支持,使得學科型與應用型、綜合性與行業(yè)性、巨型大學和小型學院等不同學校均有自己的發(fā)展空間。

國家督學、大連理工大學原副校長李志義教授表示,在新一輪高校評估中,要引導有效遏制“千校一面”,總體上是“兩類四種”模式,第一估少而精,適用于具有世界一流辦學目標、一流師資隊伍和育人平臺,培養(yǎng)一流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服務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的高校;第二類量大面廣,包括以學術型人才培養(yǎng)為主的高校和以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為主的高校等。

但也有觀點認為,淡化“雙一流”的導向固然很好,但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就如去年備受關注的“第一學歷”現象,無論是用人單位還是社會,似乎對此都有共識,越淡化可能越會受到重視。同樣,“雙一流”如今是一個特殊的身份和標簽,無論是對于高校本身還是大學生等多個關聯方。

那么,你認為“雙一流”的標簽需要淡化嗎?又怎么淡化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 電話:
  • 微信:
  • 備注:
文章標題:第二輪“雙一流”高校名單公布在即,首次提出淡化身份色彩?為何
本文地址:http://balticsea-crewing.com/show-69077.html
本文由合作方發(fā)布,不代表中職學校招生網立場,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中職學校招生網

熱門文檔

推薦文檔